珠江水系首艘电动客轮项目启动 全锂电池提供动力
科技:珠江水系首艘电动客轮
记者了解到,该型船舶总长23.95米,型宽6.75米,设计吃水0.95米,可搭载150名游客,是采用600V直流电、纯锂电池为动力驱动的电动客轮。据了解,该型船舶在运行的全过程中不排放油污、废气、PM2.5颗粒污染物,实现零排放和无污染,噪音低于50分贝(普通客船是65分贝),可最大程度提升游客乘坐体验和舒适度;该船舶也将获得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标志。
此外,该船舶还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快速启停、长续航备用电池、定速巡航功能、超级充电等先进的技术设计优势,能以400千瓦时的电池容量获得最大100公里的续航里程和最高12节(20公里/小时)的航速。
目前,该电动客轮已完成了产品研发的工作,预计将于本月底开工建造,10月下水,12月初完成首航。
升级:新能源船舶助力“珠江游”品牌建设
据了解,将珠江游打造成城市品牌乃至世界级旅游品牌,不仅是广州市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更是广州市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珠江水系首艘纯电动客轮项目的正式启动,为推进建设“珠江游”世界级品牌提供了全新方案,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据统计,当前广州经营珠江游的船舶28艘,船舶推动多以柴油动力为主;此外,经营珠江游的船舶趋向于普遍大型化发展,单船乘客定额多为150人以上,在提供高端、小型、个性旅游方面的游船供给能力偏弱,且存量船舶的总体外观及结构较为老旧,与周边环境不太协调。纯电动客船的投入使用,将为珠江游船舶进行电动客轮船舶新建和改造等工程上,起到充分借鉴作用,助推珠江游船舶市场转型升级。
计划:今年内将为一艘公务船进行电动化改造
据了解,除珠江水系首艘纯电动客轮的设计建造之外,今年5月,海事通也已经对广州市一艘100吨级的公务执法船舶电动化改造提供了初步设计,并以其为范本,探索和开展与海事、港航等相关单位在公务船“零排放”改造上的合作。
目前,海事通集成的先进电推系统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控制船舶电动化改造成本,让船舶“油改电”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和持续性。
未来:联合打造打通电动船舶全产业链
早在2017年11月,由广船国际建造的世界内河首艘两千吨级电动货船便在广州南沙成功下水。本次电动客轮项目的正式启动,即是电动货船设计建造经验的成功推广,也是船舶行业在珠江水系打造打通客、货轮电动船全产业链的有力尝试。
海事通董事长夏禹表示,推动船舶电动化改造及新建需要全行业的参与。未来,海事通将以广东省新能源产业科技联盟(筹)为依托平台,联合相关的船舶电池制造厂商,同步布局建设珠江水系配套充电设施,着力打造打通电动船产业链,塑造珠江航运生态环保新业态、新亮点。
政策:广州对清洁能源船有补贴优惠
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广州市相关部门已于今年1月正式印发了《广州港口船舶排放控制补贴资金实施方案》,该通知明确规定了以天然气或电力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新增或改造的广州籍船舶,将按照船舶动力系统成本(包括电池及电力推进系统)的30%予以补贴,其中珠江游船舶给予40%的补贴。对于与电动船相匹配建设的充电桩等设施,按照港口岸电设施建设补贴条件与标准进行补贴。
目前,广州相关部门正在逐步完善广州港航绿色公约并积极发动相关企业机构加入并履行该公约,也将根据通知方案服务好相关港航企业单位。力争进一步减少港口船舶污染排放,促进港口船舶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广州环境空气质量。
为加快提升广州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广州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作用。今年4月,广州市发布了《广州市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出具了二十条具体的政策措施,全方为服务和支持广州高新企业的发展。针对以电动船舶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将根据最终印发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为广州科技创新发展培植土壤。
广州海事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保障船舶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是海事部门的职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事部门针对新能源船舶的发展也做了相应规定。去年,海事部门出台了《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对交流低压岸电系统船载装置、交流高压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等船载电器设备都做了技术规格的确定,为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起到了规范作用。同年出台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也对包括使用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新能源及其他替代措施进行作为推力的船舶进行了相应规定,并要求将相关信息记录在船舶的《轮机日志》中以供海事部门查验。
电话
13633585899
手机站
手机站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